“教育的本质在于种子的播种,而不是容器的填满。”任现职以来, 她一直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爱生如子的教育关怀,玉汝于成的职业追求,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三尺讲台。舞台虽小,却承载了她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理想。她用智慧和爱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播下美好的种子。
一、为教以德,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她深知个人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她把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为个人职业准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走进学生心灵。
她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班会、晨会、课间操及日常教学活动中,大道不言,润物无声。新学期接任新班级,刚开始没几天她就发现部分学生不爱劳动,对待不认真值日。她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面对学生依旧出现的桌椅摆不整齐、扫地不干净仍有纸花等情况,她没有再多说,而是当看到教室、操场有垃圾时,她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每天的班级值日,她和大家一起从头干到尾,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每周晨会时间她会和学生分享一周值日心得,引导他们分享劳动的成果与喜悦。一个学期后,她发现原本对值日敷衍的同学开始认真值日了,班内涌现出完成自己的值日任务后主动帮助别人的行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她知道自己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她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她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她要求孩子读书时,她首先做到了把孩子们的必读书目看完……渐渐地,有人主动弯腰拣地面纸花了,有人主动帮助同学了……
育人德为先,身教胜言传。她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融“爱心、耐心、责任心”于教育工作中,以自身规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
二、施教以爱,潜心育人
“教育无小事,育人需精心。”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学校“领导力”特色德育品牌的引领下,她通过“自主领导、自我管理、多元活动、家校协同”的育人策略,落实“乐学善思 和乐笃行”的班级理念,培养学生领导力,将领导力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她在情感上亲近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怀学生,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氛围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在市南区班主任学科教研专题活动中进行班本化实践经验交流。
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问题。她对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更加包容,更多鼓励;她对单亲家庭学生更有耐心,更注重心理关照;对学习后进生因材施教,成绩提升卓有成效。她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宝贝,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孩子是早春的迎春,有的是盛夏的雨荷,如果到了秋天错过了菊花绽放的时节,那他有可能是冬天的腊梅。在她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班里有个男孩叫小星,学习成绩较好,但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心,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与人沟通时总是低头搓手,声音很小。为了培养小星的自信心,她课上经常提问小星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小星能大声回答时,她会和班里孩子们一起用掌声给小星鼓励。课下她经常找小星谈心,教给小星克服内心紧张的小窍门,给小星讲述自己上学时在各项活动中建立信心的故事……在多次交流与沟通中,小星慢慢向她敞开心扉,会主动和她倾诉自己的心声。当她发现小星对古诗诵读感兴趣时,她诚邀小星担任班级“午间朗朗读”的领诵员,对小星进行古诗诵读的有效指导,鼓励小星声音洪亮、有感情地诵读。在她的悉心呵护下,小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在班级朗读素养挑战活动中,小星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同学们的掌声,经过民主投票,获得“朗读小明星”的称号。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她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事例在她的班中还有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最完备的教育是家校合力,在她看来,家访是真真切切地走进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孩子心理的良好契机。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她用心倾听家长的心声,与家长共情,真正理解家长,详细的解答家长的疑问,帮助家长有效解决家庭教中遇到的困惑,建立融洽家校关系。疫情期间,学生学习方式和居家生活的改变,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有计划地学习,如何有规划地做事情,如何有效果地达成目标,这些都是要着重关注的方面,她以领导力教育为抓手,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
她严慈并济,幽默睿智,施教以爱,连续多次以100%的学生喜爱度,100%的家长满意度,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和“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三、从教以真,精业笃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若学生求真,教师必须先做真人。教师要实事求是,以严谨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身处深化课程改革新时代浪潮,她高度重视对新课标的学习,认真研读新课标,用心领悟新课标,借助思维图表,提炼课标重点,搭建结构框架,以新旧课标比较阅读,发现新课标之“新”,深刻认识变化之处。在学校开展的以“新课标,新理念”为主题的课程标准学习笔试赛,她准确掌握,深刻理解,高质量地完成了笔试赛,顺利晋级现场赛,喜获一等奖。
担任语文老师的她,积极参与各级教研培训,丰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深度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以“新课标”为立足点,以科研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以科研引领教学,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主动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大单元建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多元评价”四方面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重点关注学思结合,关联学科研究重点,思考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地,知行合一,延伸运用,达成学生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曾荣获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在学校市级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教学实践探索》开题论证会中执教《品“奇”文,写“奇”人,现“奇”景》阅读指导课。先后多次执教市南区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学科研究课、公开课,荣获市南区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一、二等奖。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多名学生的作文在《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中刊登。
担任教研组长的她,有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同事,主动与同事研究教学业务、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她与组内老师围绕“泛在学习”的教学研究,基于新课标,以深度学习思想为指导,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丰富学习场域,深化学习效度,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化评价量规的研发设计,充分发挥以评促学的积极作用。结合“双减”政策,她重视大单元主题教学情境下的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协同组内老师一起深度解读教材,深度剖析学情,系统推进作业布置“优”“精”“准”。聚焦“梯度”分级,“广度”延伸,“深度”开发三个维度,从验证类、强化类、运用类三种功能出发,提前规划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总量,重视作业质量,共同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在轻负提质中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心到、手到、理解到,巩固学科知识,锻炼多种能力。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所在集备组教师合力设计的大单元主题式作业喜获市南区一等奖。
在2014年—2018年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期间,她认真落实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团支部青年教师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校团支部2016年评选为“市南区青年文明号”,2017年荣获“青岛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她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南区“优秀青年工作者”。
学无止境为师路。有深度的研究能生长,有温度的教育能传情。作为青蓝携手中的一员,她与携手教师建立“青蓝之约”,用心上好示范课,向携手老师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针对具体课程倾情指导。
在学习、互动、成长的过程中,她不断思考,不断深入,教学相长,一步一步地充盈提升!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携带着美好的教育情愫,不忘初衷,匠心耕作,收获了一份份充实的成绩、一份份满盈的情感。心向教育,步履不停,她将继续践行“敬业、勤业、创业、乐业”八字教师精神,让平凡之美在耕耘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