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最近我在读《我在美国当校长--校长日记》这本书,它是给我们培训的老师钱志龙博士写的,整本书写了他在美国双语学校做校长的种种事情,一个一个的故事,简单清晰,让阅读的人越看越想看,因为大家想知道这么精彩的故事结尾会是怎样的?
在书里一个叫天天的女孩子,入学时父母本来是想让孩子去学法语的,但法语班满了,他们觉得中文也不错,所以就随意地选择了中英文。家里没有人会说中文,天天从一开始的陌生、抗拒、然后越来越亲切、喜欢,到最后连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很“中国”,她的中文学得非常的好,都到初一的时候,天天和妈妈说,他想去中国读书的想法,她的妈妈爽快的同意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天天自己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也要考虑一切的后果,经过筛选和试错,最后天天拨通了复旦附中校长办公室的电话。
2012年的夏天,天天带着妈妈来到了中国上海,并且还给自己的妈妈找了一份教英语的工作,读到这里,让我看到了美国妈妈的育儿思想,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思考,自己承担后果,钱博士书里说过,“你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便是无条件地支持孩子未名的梦想”,我想天天的妈妈做到了,为她点赞。
天天的的故事是个特例,钱博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天天性格开朗热情,和同学们相处的都很融洽。她爱好广泛,愿意为他人着想。天天传承了爸爸的敢做敢想的创业者的天性,妈妈则是和一个从身体到灵魂都无拘无束的女子,对女儿的梦想无条件的支持。天天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再就是双语教育对天天的影响,比如说,数学课老师是说英文的、历史课老师是说中文的,而艺术课老师讲的是法语…双语沉浸式教学的目标不只是会说双语,还包括双文化,就是理解各自语言代表的文化,用两种工具去探索世界。
天天现在已经回到美国读高中,继续着她精彩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