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8-01-15 作者:王珊阅读次数:531

 

 

近期,我读了《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本书,书中写到:要针对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长过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个性潜能、人的创造智慧与人的合作交往能力作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在激发兴趣和主动探究方面,我结合学校小班化的教学优势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以生活化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小班化探究学习。结合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作为铺垫,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把本课新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然后通过肢体表演的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例如:在欣赏《钟表店》的过程中,这是一首经过缩短后的欣赏音乐,边欣赏小朋友们便会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以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自主创编,用各种不同的钟摆运动模仿动作表演,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音乐中的情绪与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结合教学重难点,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小班化探究学习。以分组教学法为例。分组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同质,有利教师重点辅导,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可在教案的制定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上打击乐器的运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几乎每首歌曲学完后。老师们都会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刚开始,让他们认识各种打击乐器,教他们怎样正确使用,怎样打击出美妙的声音。认识完每一种打击乐后,我们开始循序渐进地教他们运用多种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甚至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某个歌曲的打击乐器,并跟着歌曲的旋律自己创编打击节奏。经常变换活动形式会让学生一直保持对音乐课的新鲜感。例如,小班化研究学习人数相对较少,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让第一组学生唱歌,第二组学生表演,第三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然后三组轮流相互交换,让每个学生尝试不同的练习形式,大家合作,共同来完整地表现一首歌曲。

再比如肢体表演法。在很多课的教学中,我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将听到的歌曲内容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将听到的音乐情绪用表情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学生演唱的声音及状态,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感受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内容。例如,一年级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简单的四个动作分别代表四句歌词的内容,骑马动作、扬鞭动作,好像真的可以在大草原上策马奔驰,学生非常乐于探索学习,并且极大的帮助了学生快速记忆歌词,以及正确掌握歌曲节奏。二年级的《郊游》,学生一听到歌曲就会迫不及待的动起来,顺应学生的意愿,我会和学生手拉手齐步走,感受音乐节奏,又会在“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演唱中,启发学生表现白云、阳光,体会郊游快乐的心情。在《音乐小屋》的教学中,我完全将动作交由学生自主创造,最后以小组形式上台表演,呈现的不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而是一首精彩的歌表演。这些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小班化探究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0条评论,有531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