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夏山学校

发表时间:2018-01-25 作者:董小嘉阅读次数:458

《夏山学校》这本书偶尔随手翻一翻,总会看到一些吸引人的地方,那里的因材施教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自由、民主,却没有一点散漫。

夏山学校,这是一部书的名字,但同时,这也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学校。位于英格兰一座小村庄的这所学校,是在1921年由教育家尼尔创办。他希望,自己和妻子创办的这所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孩子们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等的束缚。他认为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成为清道夫。夏山学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尼尔认为“培养出一个自由、快乐的街道清洁工远比培养出一个神经质的科学家更重要”。

在夏山学校,他将所有的权利都给了学生自己,包括学生自己就有选择上课和不上课的权利,学生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去上课,不论缺课多久也不会受到责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上课这件事就真的如此自由,一旦学生自己选课后不去上课就会被除名,其它学生也有权利把他请出教室。

在夏山学校,尼尔很重视孩子们的自主管理,他希望由孩子们自己提出管理制度和要求,这对于他们的“遵守”来说更加容易。但是,尽管是这样,但依然也会有问题的出现。

一天晚上,有三名女孩子悄悄地来到厨房偷吃食物,被学校的学生自治会发现了,决定处以罚金。可以没过几天,这几个女孩子又重施故技,学生自治会这次的处罚是禁止看电影。但是三名女孩不知悔改继续犯错,这时议长伤透脑筋,于是跑来找尼尔商量。尼尔听了之后建议给这三人每人三便士以示褒扬。议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议长看来,这么做只不过是鼓励全校的人都跑去偷食物。但是,尼尔却坚持让议长这样去做。议长照着尼尔的建议去行,结果这三名女孩拒绝接受赏金,并且这三人同时发誓以后再也不犯。在这之后,学校至少两个月内未再发生这种事件。

看到这个故事,我忽然想起了陶行知的三颗糖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中虽远隔千万里,前后跨越了几十年,但是对于教育来说,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在读过这本书后,我也在想,这样的教育理念固然是好的,但有时会不会也是太过于极端了。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更愿意随心随性的做一些事情,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对于他们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过于放手,待到若干年后,是否回忆起自己的年幼时光时,会有一丝丝的悔恨?如果对于每一个孩子都采取的是这样的方法,那这还算是因材施教吗?

0条评论,有458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