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连线科学孙老师。”2018年12月6日下午,四年级三位语文老师联手设计了80分钟的语文课堂,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将语文学习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实现了语文与科学两个学科间的跨学科整合。
上课伊始,张晶老师紧紧抓住“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突破性的问题展开教学,从课题“雾凇”入手,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生动形象地演示了“雾凇”两个字的由来。继而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关键词语尝试分类,为后面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以及尝试背诵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采用视频连线科学孙老师的方式,借助科学实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最后,引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理清雾凇的形成过程。
紧接着,黄海燕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雾凇》一课优美的用词和富有条理的描写。通过句子排序的方式,以“雪的形成”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了如何运用顺序词,将事物渐进演变的过程清晰地描写出来。最后,由吉林雾凇引出与之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和长江三峡,通过拓展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景物的描写方法。
最后,邹玮老师在前面课时的基础上,把昨天岛城的初雪带进了课堂,以词语分类、情境创设的方式,指导学生描写雪景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内心情感,使得文章有声有色。
课后,语文学科分管领导就“学为中心,互动课堂”进行了重点的点评。80分钟的课堂,三位语文老师解读文本,学习技法,联系生活,一气呵成。同时,也对课堂中的不足进行了指导,使老师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