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如何策略地教学?》一书,感触颇深。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如何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在教学初始阶段适合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什么样的教学技巧更为有效?怎样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怎样遏制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当动机?当读到本书的第二章节挑选教学出示阶段的教学策略“良好的开端”中,提到了“营造氛围方面要做的事情:我们现在有哪些方式可以确保学生能够投入小组活动、两两合作或者是全班一起参与的大型活动?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会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的、竞争的或者是单个的活动,要知道,大脑研究表明,15岁及15岁以上的学生能专心听讲20分钟……或者,我会改变教学方式,不会让学生仅仅靠听讲来完成学习”。重点提到了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学生合作、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以及老师的讲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由以上内容的几个关键字词不由地想到了体育学科由于授课地点的特殊性,开放的室外环境、学生注意力如何集中,怎样才能做到一节40分钟的课堂高效率。这时选择教学策略尤为关键。结合学到的内容,此刻想到了我常用的“133”课堂管理教学策略。“133课堂管理策略”中的“1”代表1分钟、“3”分别代表30秒钟、3秒钟。“1分钟”原则是指:在“热身活动——技能学练(主教材)——体能练习(辅助教材)——放松活动”这四个环节中老师要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每个环节前的讲解或环节小结;“30秒钟”原则是指:要求课堂上的随机分组、队形调动、器材分发和回收、环节中的集体指导时间不能超过30秒;“3秒钟”原则是指:学生在练习状态下,老师一声哨响或音乐停,学生三秒钟内停止练习动作或集中队伍,注意力集中,眼睛看向老师,等待下一步指令。
30秒钟原则和3秒钟原则是借鉴了美国spark的教学理念,也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之一基础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3秒原则,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尤为重要,在以往的课上,学生无论是站队还是收放器材,学生们总是拖拖拉拉,不紧不慢的,显得整个课堂混乱无序。采用了3秒原则后,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同学,只要老师的口令到位,学生在站队分组和收放器材时明显利索了,节约了体育课调队分组的时间。学生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到指定的位置立正站好,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快的集中到老师身上了。
在还没有实施“133”课堂管理教学策略的体育课上,因为没有重视对学生规则意识和规范意识的培养,以至于上课前上学生先站上五分钟,等学生安静后在啰嗦教育10多分钟,然后在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练习,每个学生练习的次数少,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达不到锻炼的目的,白白浪费学生上课学习技能发展体能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能逐年下降,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少教多学,30秒原则和1分钟原则的出现,又正好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老师在上课前的导课和环节过渡,要在一分钟时间内完成,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讲解简单明了,落实到重点,为学生节省更多的学练时间。课堂上的随机分组、队形调动、器材分发和回收、环节中的集体指导,要在30秒内完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做到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案,认真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教学策略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开放性很强、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体育教学中,选择“133”课堂管理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常规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培养学生的规则规范意识最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