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一次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写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每次读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现在身为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长为健康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有和我一样的期望。然而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和不正常现象,让我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将来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对周围的事物冷漠,不会关心他人,也不会关心自己,缺乏爱心和热情。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我觉得现在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品位和个性化,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我想这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
从书中我感悟到了教育的实质。 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反复拷问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因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静心来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的生活?真的是越有权越有钱的人就过得快乐吗?一个认真审视过自己生命生活的人都会发现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再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要孩子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为人母的诺丁斯说,她希望她的孩子一生中免受严重的疾病和伤害,希望他们展示和发展有价值的才能,希望他们成为体面的有爱心的人,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家庭、职业和社区生活之中获得爱和欣赏。那么,当我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一颗为人父母的敏感心灵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时,会疼惜我们的孩子。
我们可以明确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一个能感受关心并学会关心的人,包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
要从“小关心”做起。一个有血性有道德良知的社会公民应具有以自我为核心的品性。“小关心”先须从关心自己做起,包括关心自己的生活,爱惜自己的名誉,关心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所有;再者要关心自己的家庭,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关心父母,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让子女健康茁壮成长。
其次,要从身边关心起,关心我们周围的一切。爱花草,保护环境;爱诚信,办事公道;爱岗位,敬业奉献;爱祖国,遵纪守法;爱人民,服务大众,等等。有了爱,人们就懂得“慎独”;有了爱,社会上就不会有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有了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就会发扬光大··一爱,就需要从自我做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
最后,升腾境界,只要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言谈举止、行为活动符合基本道德,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道德,承传着家庭美德,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精神文明的好公民。人只要有博大的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教育真正需要培养的人,诺丁斯认为教育没有什么最后的产品——没有什么人接受教育后能够成为完美的人,但是,教育会培养出那些向我们展示进步和成长的人,而只有一个学会了关心的人才具有这种进步和成长的张力,去追求和实现一生的幸福。以学会关心作为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出更多样、更具个性的学生,而不是 “一模一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