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阅读了伊丽莎白的《好老师可以避免的20个课堂错误》。这本书是伊丽莎白对其25年教学生涯的总结,文章没有煽情、没有炫耀、没有布道,读起来仿佛是在和一位老者对话交流,教导之声,附于耳边。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对繁杂的教育现象,时常会感觉自己深陷迷雾之中而不知所踪。书中伊丽莎白所阐明的诸多教育理念就很好的为我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其中,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伊丽莎白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不了解我的学生,我就无法教育他们。的确,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奇迹,他们有着独特的禀赋和个性。需要教师去关怀、成全、完善每一个生命,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而这一观点对于对待“学困生”更显得尤为适用。
小叶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他那白净的脸上一对大眼睛如同小溪般清澈。可每到写字时,他笔下的汉字就会孤零零的零星出现,其中还会时不时的夹杂着一些汉语拼音。刚开始教他时,我真着实为他担忧。虽然多次督促他回家及时复习,但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再三考虑后,我决定先打电话与他的母亲沟通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叶自小在识记生字方面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缺乏了信心,认为语文学习困难重重。加之小叶的母亲近期又刚生育小宝宝,家中事情繁多,因而父母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放下电话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来小叶真正需要的是信心与鼓励。
从那以后,我便慢慢开始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当看到他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时,我会微笑着对他说:“你今天课堂表现很认真,老师看到了的你努力!”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我也会经常性的与他进行交流、沟通,不仅是学习上的,对于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帮助他及时的排忧解难,争做他的知心朋友……就这样,我用鼓励取代了斥责,用包容等来了信任。不久,我发现他清澈的眼睛里有了笑意。课堂上,我能看到他谨慎地试着举手发言;作业本里,开始有了他日渐端正的笔迹;听写中书写的正确率也提高了许多……他的母亲还通过微信告诉我,现在小叶回家后总是积极地完成语文作业,还主动要求母亲帮他听写刚学过的生词。看到他如此大的变化,我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心中亦泛起了幸福的涟漪……
诚如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所说的:“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避免出现书中所提到的错误,以个人角度看待学生的言行。尝试着去理解每个学生的唯一,去发现每一个儿童所展现的景象。
此外,“书中第17个错误——不重视学生的参与”给我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插上乐学、好学的翅膀。尊重学生的想法,而不应盲目的追求教条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参与。
如今,再细细的回想这本书,它改变的是不仅是我对教育的一种观念,更是一份心境。唯有理性且热情的去发现儿童、了解儿童,才能让我们以更加平和心态面对所有。
诚如书中所言:“做教育的有心人,肯用心、努力、积累、坚持,那么……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成为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