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快乐明哲静待花开

发表时间:2017-11-05 作者:徐璐阅读次数:439

    愚以为明白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原则、通晓职责和意义就可以成为一名“专业”的班主任,然而在育人这条路上,“知之”只是从业的必要前提,而“乐知”才是班主任的终极走向,但这两者间存在的“好知”却是需要我们终生不断探索学习的。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它不仅给我指明了“专业”的方向更像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身为班主任的我,收获颇丰,同时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作为一个教师,该以怎样一个角色面对自己的学生呢?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我是六年级41个孩子的“班妈”,作为青年班主任,我想拿捏好尺度是很重要的,高年级孩子会“看”人,过于温柔管不住,给点儿阳光就灿烂;高高在上,教训学生,强化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显然也是遭学生排斥的。然而在王老师看来,这世上绝无唯一特定的完美的师态,能够驾驭学生的根本则是“平等”的相处方式和“榜样”的力量。

    王老师认为,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保持“平等”的身份。我曾尝试过,告诉孩子们:“我愿做你的朋友”,结果就是会有人亲切的喊我“老徐”……是啊,孩子确实把我当成了朋友,但缺失了基本的礼貌。因此王老师也在书中着重强调,我们并不能将师生间“平等”的关系笼统概括为“朋友”。 “朋友”的概念有很多,它和“爱”一样,可做多钟解释甚至曲解,所以这怪不得孩子。

    随着时代的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必然是演不下去了,老调子唱下去也没人会听,教育本质是人与人相互作用和交流信息,而不是简单的由某些人向另一些人灌输消息。“对话”似乎人人都会,然而人们对“对话”含义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有时候我们号称“对话”,其实内容往往只是单向的信息灌输,是“贯彻”老师的思想,是“做思想工作”,目的是使对方和自己保持一致,我们所谓的“对话”往往是让学生向我们“坦白”、“交心”、“承认错误”,这种谈话信息流动是不对称的,真正的对话应以各自独立为前提,进行平等的交流,都认真的去倾听对方的想法,所以有时候老师在学生发生问题的时候,先“不耻下问”,听孩子先说,反而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如何能让孩子愿意去和你有“平等”的交流呢?这就要建立在对你的信任之上,迅速建立信任的关系,让孩子“崇拜”你,是条捷径。教育界有一句流行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常常会以主题班会、板报、平日谈话等形式为孩子宣传正面榜样,然而一边让孩子们学习班中讲卫生的孩子,老师一边面对地上的纸花,喊着孩子随手捡起;一边告诉孩子某某礼貌待人值得学习,一边接过课代表送来的作业没有一声谢谢;一边告诉孩子写作业要工整,一边在孩子的本子上“飞扬跋扈”……作为教师首先要在要求与行动上达成一致,我们并不需要命令孩子学习某个榜样,潜移默化的成为他的榜样,不是更好吗?一个爱学习的老师,定会有一群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一个被崇拜的老师,孩子定然是信服的,所以你说什么是什么,这样的班,又怎么能不好呢?

    王老师在书中结语处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订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只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是智慧。


0条评论,有439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