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发表时间:2017-10-31 作者:王红阅读次数:39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青岛榉园学校  王红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不仅对我的教学有很多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对我在教学之余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指导学生怎样合理支配课余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作者给老师的一个建议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看到这里,有些老师可能会有所抱怨,比如:学生有愿意做喜欢做的事,但是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怎能保证这件事情是对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有利、有帮助呢?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特别被动,根本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请老师们认真考虑一下,你的每一个学生是怎样以及在哪里利用(不是“度过”,而是“利用”)他自由支配的时间的,而且要利用得合理?在这个方面,我觉得现在的老师做的就有所欠缺了。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老师和学生的课下沟通少之又少,尤其是不做班主任的老师。有简单的了解也只是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的家校沟通,而且关注特困生多一些,根本做不到面面俱到。

看到这里,有些人不禁也会发出疑问,老师搞好教学工作都应接不暇了,还顾及学生课下怎样利用支配时间做什么?我认为,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一、老师要认识到学生能合理分配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体现。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就会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事半功倍,也就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支配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成长也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所以,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可能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结果一定是值得的。

    二、老师要认识到书籍的巨大力量。知道了让学生具备分配利用时间能力的重要性,那么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达到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苏霍姆林斯基首当其冲提到了人类的营养品——书籍。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力可以从柯里叶尔的名言中一窥: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可见,如果说家长是学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是孩子系统教育的第二任老师,那么书籍可以说是随时随地、伴随一生、而且真正多元化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校开设的阅读课,各班建立的图书角正是旨在让学生爱上读书,并养成课余读书的好习惯。在比较偏僻和贫困的地区,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读书,甚至出现了骆驼图书馆、公交车图书馆。英语方面也开展了“每周一读”的活动,旨在通过阅读英文原版的寓言故事和经典的文章,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丰富英语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苏霍姆林斯基提醒说,一定要注意书籍要使儿童感兴趣,而且给学生提供的书籍最好也要有老师帮助筛选把关,因为只有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应该读什么书。可能,在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学生最需要读的只有惟一的、适合他的具体情况的那本书。作者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三、以恰当的方式关心学困生。我教的学生当中有一位学生着实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例如,在平常的交流中,基本的语意往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表述清楚,书写能力更是远远落后于班里的其他同学,甚至连最简单的单词抄写也做不到。另外,除了欠缺沟通能力和书写能力外,这个学生也没有培养一些课余的兴趣爱好,导致他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信心,同时又对身边的事情有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面对困难多多的学生,我不能坐视不管。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后,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经常不在身旁,更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孩子错失了许多同龄人应有的家庭教育机会。这一切并不是孩子的错,所以与其怒其不争,不如因势利导。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多欣赏、多鼓励、多表扬,让他对学习有信心。教师的爱,不能只钟情于优生,要知道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加倍关心与呵护,成绩越差,越不能歧视他;毛病越多,越要亲近他。在学习上自叹不如的孩子性格都比较敏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指出他的缺点,只会增大他的压力,万一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就不好了。其实,老师简单的一句称赞,同学们的一点掌声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掀起巨大的波澜。给学生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 一串串温馨评语既鼓足孩子们乐于参与的信心又让他们的内心温暖! 比如“你的英语字体写得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下次还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等。

()在小班化教学的环境下,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我兼顾不到时候,或学生需要课后帮助的时候,我给他找了一位小老师,也是我的课代表。当我不在的时候,小老师负责照顾他的学习。更要的是,孩子的想法有时成人很难猜到,要想了解孩子的心路历程,要以孩子的方式进行沟通,通过这个方法,小老师能及时地反馈给我这名学生的情况。我也能及时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且课余时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高效追求课堂效率。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集中,甚至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负面情绪,一次又一次浪费发言的机会,最后导致不敢开口,不会表达。所以我十分注重为学困生搭建平台,创设开口的机会。例如教学环节中比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留给学困生来回答,歌曲歌谣的说唱,某句话或单词的模仿朗读,做游戏示范时的助手工作,课本剧表演时可以把台词少、动作多的角色分配给他们。总之,要创设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追求课堂效率。

现在,这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绩越来越好,回答问题也越来越踊跃,课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自信心也与日俱增。

作为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并认识到,构建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课程框架体系,努力使学生达到高阶思维阶段,使学生确立以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为核心的课程理念,重视品德培养。作为教师,让我们努力,再努力,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积极影响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吧!

 

 

0条评论,有396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