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辩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忧虑与警示。不同于那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给读者的历史学作品,这本书平心静气,娓娓道来,没有教育人的口吻,却把读者引入到一种求索的境界,让你不由自主地手不释卷。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全球通史》的前两章,关于原始人类的这两个短短的章节,让我深有感触。在我之前读过的历史书籍中,对于原始人类的描述往往都是寥寥几页,匆匆带过,但这却是人类的历史之上最为漫长的阶段!通过书中描述我看到了我们祖先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处世习性,菲律宾的塔萨代人、印第安的霍皮人和祖尼人,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善良而淳朴,仿若未经雕琢的璞玉,隐隐的闪烁着人性之美,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芬图人、美洲的阿帕奇人和科曼奇人,他们也同样毫无例外的尚武好战,生性残暴,部族之间杀戮成风!这样的历史清楚的向我们表明,人类生来既不爱好和平,也不喜欢战争;既不倾向合作,也不倾向侵略。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他们的基因和血脉,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和环境所熏陶和濡染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小猴子只需完全依赖父母一年就可以独立生活,猩猩需要依赖3-4年,而人类则需要依赖长达6-8年。族群内的合作体系能够给小孩提供必要的食物和保护,从而更好地保证了他们在漫长的依赖期中的生存。简而言之,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中,相互合作的血亲社会之所以能够占据人类社会的主导地位的原因就是,它们十分适宜于保证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
但是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一切都变了。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不断增加,于是村庄拓展成城镇,城镇又扩张成拥有巨大的宫殿和庙宇以及聚敛来的财富的帝国。由于后来可以争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于是战争也就爆发得越来越频繁,也愈来愈具有毁灭性。尽管古罗马的士兵用短剑、中世纪的骑士用重武器杀死的人相对不多,但现代战争的伤亡却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共造成了840万军事人员和130万平民死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造成了1690万军事人员和3430万平民死亡。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数字将更加惊人!单单是和武器的爆炸就会在转瞬之间夺走几亿人的生命,剩下的人中绝大多数也将死于“核冬天”的饥荒之中!
历史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核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战争的发生并不是由于我们人的本性,而是由于人类制度人类社会的缘故。而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类的制度是由人指定的,因而也可以由我们人类自己重新构建、重新书写!毋庸置疑,我们生来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发展出各种能力、做出各种行为的潜能,但这些潜能变为现实的方式则取决于我们接受的锻炼,取决与不断的学习和创造!我们真正从伟大的人性之中继承的应该是塑造和完善自身的能力!使我们不致沦为奴隶,而是成为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