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发表时间:2017-11-27 作者:徐芃阅读次数:440

《追风筝的人》有感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动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刚刚翻阅完《追风筝的人》,给我内心带来了深深地震撼。阿富汗,这个曾经在我脑海中只留下荒芜战争场景的国度,在书中,我看到的却是最最真实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悲伤、有良知亦有邪恶的国度,一个人性化的国度。无可否认,哈桑和阿米尔这段友谊,是千千万万段友谊的缩影。也许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为了朋友而义无反顾!

哈桑为阿米尔追到了蓝色的风筝,也因为那一只风筝被欺负、被蹂躏,却依旧毫无怨言。反观之,少年的阿米尔在这段友谊中却担当着一个狠心的角色,忽视哈桑的付出、陷害哈桑甚至害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阿米尔等来的是哈桑逝去的消息,一别成永别,留下的、只是满满的悔恨。阿米尔只能移情,成为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的人。

在面对自己犯下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的错误时,会产生两类人。一类人是逃避、隐瞒、甚至欺骗,总之不想直面错误,不愿承担责任,害怕认错带来的痛苦,最后跟随时间的路过慢慢忘却。另一类人逃不过良心的谴责,从此种下心结,备受煎熬。而解脱的办法却只有一个,即正视错误,承担后果。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就是这一类人,在伤害自己的小伙伴哈桑之后,逃离阿富汗,来到了美国。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并不能令他将痛苦遗忘,反而驱使他的良心在下半部书中布满了救赎。

正是因为哈桑把阿米尔当做最亲近的人,所以才会在进行风筝比赛时,去捡被阿米尔用风筝线割下来的战利品,并说出那由心而发感动千千万万的人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阿米尔再如何嘲笑他的身世,再如何因为自己的自私而陷害他,再如何因为内心不安而嫌弃他,哈桑始终都是默默承受。就像是一匹忠实的野马,你要去走遍天涯寻找欢乐抑或是下马回家满脸厌恶,始终都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是一扇镜子,照映出每个人与身份不符的卑陋心灵。阿米尔就像是许多的我们一样,自己怯懦,却不敢承认父亲对哈桑勇敢的赞同我国着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哈桑正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实践了“友谊”之词。友谊是一棵树,只有以真诚去浇灌,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让我们静静等待、那一朵花开……

 

 

2条评论,有440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刘洋IP:27.210.133.150 2017/12/2 21:36:21 发表
看完这本书,我是有些痛恨阿米尔的,相信许多小伙伴也跟我一样,因为他的软弱和自私。但其实,阿米尔的软弱和自私,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内心最深处所隐藏的东西。同样,也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软弱和自私,才更向往人性的美好与光辉,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才是人心最宝贵的东西。追风筝的人,一直在追寻自己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纯真与良善,就如同哈桑一样。我们也一样。我们,在路上。
姜燕IP:27.210.118.57 2017/11/27 21:03:33 发表
在我们的真实世界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善良的天使和一个丑陋的怪物。阿米尔的性格是矛盾的,他既放不下少爷的架子,又为自己儿时冤枉哈桑做的事儿后悔莫及。但是最后,阿米尔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对自己内心的救赎,也算是一种解脱。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共1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