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继续阅读了董彦旭老师的《课堂教学“心”主张》,董彦旭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互动,在这本书中更是介绍了24种智慧施教“心”策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被董老师的几种方法所吸引,想要尝试着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其中最吸引我的方法叫做“情感渗透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是教学艺术范畴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用情感来感染学生的上好一堂课,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做到:以语言生情、以表情传情、以“境”冶情。
语文的课堂上充满着华丽的辞藻与作者真挚的情感,而老师呢,在保证语言的准确、简明之外更要是自己的话语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例如,最简单的朗诵课文,老师的示范朗读就是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情景的最好途径,同样的一段话用不同的感情读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还记得曾经在备三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发现“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然而深度分析过文章后发现这三句话有着不同的含义,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自然也要读出不同的情感,有的轻柔,有的轻快,有的需要加重语气强调而读得欢快。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和有感情朗读后,相信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能够在正确把握文章情感后自己读出所需要的感觉。
有人说:教师是演员,当你哭时,就得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号啕不止,当你笑时,或掩口葫芦,哈哈大笑,学生也能随着教师的情感宣泄而不断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又要是一名出色的导演。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可以自然而然地感染和熏陶学生, 成为鼓舞学生积极热情投入学习的强大动力。除了语言,教师的表情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会给学生一个情感上的引导,当学生通过模仿或自己做一做动作体会之后,会让知识学的更加灵活而深刻。书中举到了《包身工》的教学实录,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孩子们自己上台倾心表演的部分了,通过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表情而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内心刻画。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感情互动的活动过程,当教师充满激情时,便会以自己的情感魅力影响着学生,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