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对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认知是带领学生唱唱跳跳,轻松愉快的玩一节课。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名榉园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学校“品味与创造”的办学理念为指引,我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音乐是一门真正育人育德的学科。但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对于孕美育人这一曾经模糊的概念,在这《音乐学科教育学》一书中中仿佛逐渐变得清晰明朗。接下来我将从书中学习到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价三大方面展开思考:
一、 教育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说,当所有的教育都在培养人,培养一个健康全面的人,培养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时候,音乐学科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放在了首位。这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技能内化为一种自我的行为和意识,书中写到:由低到高分为:接受、反应、价值、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等五个等级。想要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作品情感进行深入的挖掘、教师自身也要具备高层次的审美。
二、 教学方法及手段:音乐作为一项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就要保证让音乐重新回归到生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与音乐充分互动的机会,切身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变。作者在书中写到关于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写到,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特征是:1、方向性: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为教学目标服务。即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耦合性:两个或多个体系、运动形式互相作用。即利用师生互动、教法学法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3、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差别、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创意。即丰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4、时代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使用,改变了音乐教学面貌,推动了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即在课堂中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手段,让信息技术改变生活的同时,也改变音乐课堂的活动方式。
三、 教学评价:书中作者解释的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的收集证据,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我认为开展音乐检测方法应以聆听、演唱和演奏为主,围绕听辨、听识、听唱等进行丰富,评价指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建立,通过以上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不仅能直接了解学生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了解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无论是日常教学中的随堂检测还是阶段性检测都要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保证跟踪记录。
由此回看,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门艺术的创造者,这种艺术的创造产生于倾听音乐时、思考音乐时、研究音乐时、分析音乐时、传递音乐时。我们创造出的每一句包含艺术性的铺垫和引导,都是在指引学生,寻找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