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7-10-31 作者:钟媛阅读次数:430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证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能够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就应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我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就应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对于不同学生的表现差异,作为老师的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一样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理解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结合学校的领导力教育特色,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领导力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他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所以也不存在孩子们“有”或“没有”这种能力,不同人更多体现在领导力强弱大小上。那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去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到有不同特长的孩子,去挖掘他们的不同潜能,让他们施展自己的“特殊”才华,培养和提升他们的领导力。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4条评论,有430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王红IP:172.17.35.21 2017/11/13 15:52:30 发表
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人的潜质是无限的。现在心灵的健康越来越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心理健康就是无论从学习上还是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同学不论在怎样的竞争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能正确对待得与失、利与弊,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让优秀学生自信不自负、让潜能生自强不自卑”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刘洋IP:39.77.148.188 2017/11/12 17:57:34 发表
受您的启发拜读了一下原作,很受震撼。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及其产生的悲剧根源,实在是感觉振聋发聩。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专属的颜色和闪光点,这是他们独有的天赋,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而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的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这些东西,去唤醒孩子们身上的天赋。因为,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有时候,教师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可以给孩子莫大的鼓励,使孩子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由衷的感谢您的分享,谢谢!
徐璐IP:122.4.76.158 2017/11/5 20:50:37 发表
在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老师应做背后的助力者,没有哪个孩子是永远不出错的,更没有哪个孩子会永远出错,老师多给一些耐心、多给一次机会、多给一份赞许,我们影响的将是他的一生。
徐豪妮IP:172.17.35.65 2017/10/31 16:44:55 发表
作为老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孩子的闪光点来激励孩子,帮助每一位孩子找寻到自己的领导力,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快乐成长。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共1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