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勤学,善思,创新,感恩——读《刘可钦与主体教育》有感

发表时间:2017-11-03 作者:牟坤阅读次数:436

在平常的教学中感悟教育,在平时的细节中寻找真谛,在平和的心态下追寻做教师的幸福。

                          ——刘可钦

巨大的成功背后,一定有更多的压力和艰辛,当然也有更多的贡献。正是因为刘可钦默默地努力前行,才会有自己在教育上的巨大成就。

很多人对教师的理解就是有两个假期,多幸福,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两个假,促使刘可钦走上教师岗位。然而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刘可钦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个假期,她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前行。当她小有名气的时候,她又开始深深的思考,自己似乎江郎才尽,需要成长,可怎么成长,长成什么样子,带着这份自我的不满足,她走进了北师大,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当她带着主体实验课题再次回到课堂上时,一份新的磨练开始了。

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要让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要让孩子们之间互相欣赏,又能在彼此的质疑中共同改进。于是,刘可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鼓励同伴间合作交流,淡化教的角色,把学生推向台前,成为主角。孩子们愿意走上讲台,也做小老师,讲给自己的小伙伴听听,孩子们的主动性就被激发了,他们有了更深入地思考,数学思维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心灵。什么是爱学生?仅仅是笑脸相迎?仅仅是不批评孩子?仅仅是给孩子梳梳头?爱是尊重,信任,宽容,接纳。当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的一句句“谁来帮帮他?”“是谁引发了如此精彩的讨论啊,我们谢谢她”;当孩子胆怯的不敢举手时,举左手表示没想好,举右手表示想好了;当孩子迟到时:一句“我们都在为你担心你呢?”告诉孩子们,“我要成为最佳的我”;正对每个孩子的学情不同,帮助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当孩子们作业一次性全部做对,给孩子们A100,当自己独立改错全部正确时,给B100等等,这些,在呵护孩子内心的同时,也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在刘可钦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把孩子们当作“每天面对的重要的人”,她耐心的等待每个孩子的慢慢成长,她不让一个孩子遗忘在教育的角落,他尊重孩子的无知,他把每个孩子看做自己的财富,正是因为刘可钦的付出,才会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老师,朋友,妈妈。

刘可欣懂得感恩,她感动于那些曾经给她带来丰富灵感的学生;感动于那些曾经给她无私帮助的专家和学者;感动于那些与她心手相连的老师;感动于一贯支持她的家人。她对孩子们说“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当老师”,她对同事们说“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当老师”,她对自己的老师说“因为有了您,我才喜欢当老师”,这句句发自肺腑之言,感动着他们,也感动着我们。

感动在蔓延,蔓延着我的教育生涯,教会我用勤奋钻研我的教育领域,用爱面对我的孩子们,用真诚对待我亲如家人的伙伴,怀着感恩的心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1条评论,有436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徐豪妮IP:172.17.35.65 2017/11/24 12:34:33 发表
师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更是学生前进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不仅仅学习,更是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爱,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鼓励引导,及时的肯定,都将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正如文中的刘可钦老师,走进孩子心灵,把孩子看做自己的财富,正是他的付出,才让孩子们都喜欢他。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共1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