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虽然我已工作到第一个年头,但是作为班主任,这才是我的第六年磨练,也还算是个年轻但有些经验的班主任。假期中,我读了《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其实在我第一年踏上班主任岗位的时候,校长就将这本书赠给了我,并对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几年来,虽然我时时处处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带不同班级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忙于工作的我却没有时间潜心阅读此书,此番读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掩卷沉思,深有感悟。
本书开篇即为“你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吗?”,让班主任老师们先对自己的定位和岗位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书中还结合事例和林林总总的各方面问题对班主任老师的困惑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了解答。同时对于“尊重”、“爱”和“创造”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但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能引起我思想共鸣的是“怎样抓住教育契机”这一篇章。
所谓“教育契机”,我的理解就是教育学生的适当的时机,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也可能是一次活动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善于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经验。
一、从活动中寻找并抓住教育契机。
学校活动往往以它的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吸引着学生。在活动中,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了自己的兴趣,身心得到放松。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容易交流心声。此时如果教师得到学生的完全信任、敬重,就容易做思想工作了;或者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鼓励、获得成功,教师适时地点拨,也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抓住的契机是一节班会课。当时是接手一个六年级的班级,刚接手就是毕业班,我又是第一年当班主任。以我的教学特点和管理特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非常喜欢我,但在纪律等方面却不是很好。活泼,但有时有点儿过火。所以,班会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们想一想开学以来我们班的表现,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表现不太好,怕老师开“批斗大会”。看到学生的表情,我就开导他们:“其实,我们的表现已经得到了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表扬,说我们进步很大呢!”孩子们抬起了头,满怀期待的看着我。“但是——”我话锋一转:“我们真的做得很完美了吗?”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有学生小声说:“没有。”还有学生说:“不完美。”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德”字,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来上节德育课,孩子们,你们理解的‘德’是什么?”学生发言很积极:“道德!”“品德!”“美德!”“公德!”……然后我把“德”字擦去,问学生这个字的笔画顺序是什么,学生都很奇怪,陈老师今天怎么开始上语文课了?见学生一脸惊讶,我又开始一笔一划的写“德”字。我先写了右边的“四”,又写了“四”上面的“十”,在学生此起彼伏的“老师,你错了!”的声音中,我写下了下面的“一”和“心”。
这时候很多学生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开始轻轻的点头,对我的办法予以了肯定。于是,我叫学生起来说一下他们的想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我的期望。学生都明白了,老师是希望班里的四十个同学一条心,增强凝聚力,才能让我们班越来越好。最后,全班同学都用热烈的掌声结束了这节德育课,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孩子们决心的体现。
这节班会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了,但是还是深深地印在我和学生们的脑海里。当时班会课之后,学生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因为他们都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才是维护好我们班的荣誉,才是一个合格的六年级的同学。而这也引导我开始走上一条智慧型班主任的成长道路。我觉得,以“德”服人的管理办法,其实并不是要长篇大论的讲道理,而是真正地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样的教育契机未必是每天都会有,但一旦发现,就不要让它从身边溜走。
二、掌握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利用成功促其进步。
卢勤老师说过:“学习中厌学的孩子,是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的孩子,如果他有成就感的话,他就会不断地努力。”所以老师应当爱护孩子那种成功的感觉,重视学生的成就,在乎学生的特长。你在乎了,他也在乎了,就会不断地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过这样一个事例。曾经我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叫阳阳。这个孩子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怎么说呢?阳阳自小学习曲艺,在舞台上的表演是活灵活现,连眼睛都会说话,一颦一笑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课堂上、生活中,他却是个活脱脱的“混世魔王”,欺负同学、接话把、不写作业,会给自己也给老师惹些麻烦。对他的教育也是历届老师们重点钻研的“课题”。
其实在当初接手这个班之前,我就对阳阳有所耳闻。从自身的角度讲,我也是从男孩子的时候过来的,虽然不调皮,但心里有时也抑制不住那种想表现自己的冲动。而阳阳自小学习曲艺,他的表演欲更是与众不同。所以,我决定从他的表演上下功夫。可这又谈何容易呢?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我发现阳阳其实很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他用自己的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和博取大家的笑声。这就要求我不能挫伤他由曲艺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突然想到,在上一年的新年联欢会上,阳阳声情并茂的演出了快板书《宠儿的自白》,讲述的不正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皇帝由调皮捣蛋转变为懂事的好孩子的故事吗?原来这么生动的教材就在身边!于是我找来当时的视频资料,将这段快板书截取了下来,制作成了课件。
到了班会课的时候,我把《宠儿的自白》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遍,学生一开始都觉得很新鲜,怎么播放这个呢?阳阳的脸上也满是诧异。我先让学生们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大家都夸阳阳说得好,阳阳的脸上充满了自豪的神情。后来我截取了一段让阳阳上来给大家现场表演一遍,阳阳却有点不大自然了,扭扭捏捏的不太情愿。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段的内容是:“我暗暗来把决心下:不做宠儿学英模,努力学习做功课,遵守纪律守规则,淘气的事情别找我。我不讲穿戴与吃喝,不当小皇帝,从小爱祖国,不当调皮鬼,争当小英模。做个好少年,树立好品格,从小立大志,发奋与拼搏,做一个品德高尚、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建设者!”想必阳阳也知道我让他表演这段文字的用意。最终,在我和同学们的期待和鼓励中,阳阳走上讲台,又一次声情并茂的表演了这段快板书。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多说一句话,给予阳阳的都是鼓励与赞美。因为我知道,他也爱舞台上的自己,也希望大家都像喜欢舞台上的他那样去喜欢生活中的他。而在表演快板书的过程中,我相信,大家也都和他自己一起见证了一个新的阳阳的诞生,一个将舞台上所说的与现实中所做的能真正结合起来的阳阳。
自此之后,阳阳虽然有时还是会调皮,会与同学产生矛盾,但次数明显减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不可能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发现教育契机,但是我们要做到了解每个孩子,爱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做好爱的准备,随时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抓好教育契机。
结合《美丽的教育》一书,我觉得,其实教育并不难,只要你用心,用情,并且用到极致,教育的美丽,其实就在你的身边绽放。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法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
无论用什么方法,老师的目的只有一个: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有健康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教育的途径也只有一条:爱。惟有平时对学生爱的累积、爱的责任、爱的奉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佩服你,爱戴你,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就让我们用爱的眼睛寻找好的教育契机,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吧!
为美丽的教育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