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教师一定要读的哲理故事》,我不禁陶醉在书中一个个平凡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中。书读罢,令我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平凡中的伟大,总有不平凡的灵魂支撑。正如优秀不是一张标签,也不是一件配饰,它是一种习惯,植根于我们生活的点滴。只有恒久的坚守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在三尺讲台铸就优秀。
一、富有爱心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盏灯,唯有以一颗满怀炽热的爱心,才能让这灯燃出灿烂的火花。而作为教师,师爱更是我们要认真践行的永恒主题,恰似袅袅余音,经久不衰。
著名作家、学者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的确,爱是教育的基础。它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连通师生间心心相印的纽带。而书中《总有一个人影响你一生》这则故事更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师爱的可贵与力量。
年轻的黄老师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小乡村的一所破落学校任教。初到学校,黄老师由于说话结巴,时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家长们也对他产生了诸多不满。虽然他工作认真努力,但别人对他的看法却依然未能改观。一次,村子里爆发山洪,面对灾难,黄老师奋力去营救每一个学生,纵然头上被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血流得满脸都是,他也全然不顾。见此情景,学生们全哭了,他们紧紧拥住黄老师。20多年后,当年的乡村孩子因为知识的力量已在不同行业各有成就。但他们永远忘不了黄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与付出。黄老师也正是凭借师爱,一点一点感化了学生们的心。
师爱不是张扬的情感,它是空谷幽兰的静静诉说,是沙滩浪花的轻轻抚摸。师爱是来自真诚心湖的一阵清风,因为自然,所以凉爽、清新。在点滴细微中影响着学生。
二、善于反思
反思是一笔智慧存款,一旦在心里安顿,就会成为一生精神丰盈的储蓄。教育是一门慢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一辈子的时间背一节课”。无疑揭示了反思、反省对教育教学的真谛。
感悟于反思的重要意义,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也会按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开学初进行的一次百字测试后,我发现班里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鉴于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花更多的时间在生字词的学习上,反复听写生字词,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学生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在生字词上的失分率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常怀一颗反思的心,让反思唤醒课堂,让反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反思,让教师能以一颗敏感智慧的心走过脚下最普通的路,走过一路的鲜活与美丽,旺盛与生机。
三、颇有方法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师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卡尔维特曾说:“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醒孩子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插上“乐学”、“好学”的翅膀,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整个自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涌动着兴趣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
此外,教师教学方法的锤炼与生成并非来自一剂口服的灵丹妙药,而是从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苦涩中品出来,从艰辛的积累和辛勤的探索中悟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离开了教育实践,教师理论与教学方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向对生活开了一扇窗户。” 如今,再细细回想《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教师一定要读的哲理故事》这本书,它改变的是不仅是我对教育的一种观念,更是一份心境。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身上,我学得的是他们的品质人格,亦是其中所蕴含的教育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