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去读你想读的书吧!最近我拜读了薛剑刚老师的《做智慧型教师》一书,其中“理智应对教育”一章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书中强调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了解学生,弯下身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啊,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去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学生认可你、支持你,进而取得进步和成绩。
做智慧型教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的事,要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也发生了一些这样的小事,让我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决心。
从一年级刚入学开始,作为班主任,我发现班里的小于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插嘴,从来不懂得先举手再发言,而他的想法也是古怪离奇,与老师所讲的内容大相径庭,我试着在课堂上提醒过他,但是收效甚微。一个星期以后,我与他的父母商量,是否可以在放学后把他留下来谈谈心,他的父母同意了。
通过第一次单独的交谈,我发现,我对他提出的各项要求,比如坐坐好,讲话声音轻,听别人讲话时不要随便打断对方,这些在课堂上根本不能做到的事情,在单独面对他的时候,他很容易就做到了,这使我有了一点点的欣慰,他并不是个坏孩子,还是会听话的。于是,我大大地表扬了他,说他是个好孩子,完全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只要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我当天,就发给他小粘贴,以示鼓励,他很开心。这样的交谈持续了一段日子,虽然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的表现依然是时好时坏,但我拉近了和他之间的距离,他不再排斥我,在平时的言行之中,他总是会搜寻我的目光,希望引起我的注意。
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和他的妈妈保持电话联络,让她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时我也会把我的困惑告诉他的妈妈。从交谈中,我发现,小于的成长经历并不像他的同龄人那么平坦。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就把他送去全托的托儿所,稍大一点的时候,又请住在附近的邻居帮忙照管,毕竟邻居不是父母,照顾上总有不周之处,在他幼小的心灵上,过早地品尝了辛酸、委屈。也许是因为亏欠吧,父母把他接到自己的身边后,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种种的一切,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在学校里,在班级中,无法在群体中上适时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他总是在课堂上影响大家,所以同学们都很反感他,不愿意跟他交往。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结合品生课的课题《我想对你说》,请同学们先把想对小于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利用班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对小于述说心里话,并用真诚的心,来帮助小于,给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我希望借助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他。在这节课上,他一开始听的时候,想用两只手把耳朵捂起来,还想冲到同学面前,挥起拳头,这时,我总是轻声地劝阻他,让他安静下来,慢慢地,他不再那么烦躁,当同学们说完缺点,想帮助他改正时,他的眼神里有一丝感动,最后,我请每个同学都去拥抱他的时候,他居然开心地哭了,那一刻,我的心里也被幸福填得满满的。我想,这融融的暖意不仅留在我的心里,留在他的心里,也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在他的心里,最敬畏的还是妈妈,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打个电话给妈妈报个平安。这又让我产生了一个新想法:为什么我能不能也让他做到这一点呢?于是,每天五点,成了我和他固定的交流时间,电话中,我会询问他晚饭怎么吃,作业记全了没有,课堂上讲的内容有没有不懂的,他在电话中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我交谈,偶尔有一两次我忘记了时间,他还会在第二天提醒我,渐渐地,他会主动打电话给我汇报情况,以免让我担心。现在,我的手机铃声总是会在我离开校门前响起,这是我跟他的小秘密,听到这个铃声,我就会很安心,放心地走出校门。
升入二年级之后,他在新学期刚开始的班级组长改选中,被同学们推选为小组长一职,从他那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我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也许,这样用心的沟通真的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如果他长大后,还能够想起我,记得我对他的这一份用心,我想,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价值就是真正的实现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将理论付诸实践,努力成长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踏实工作,严谨求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以一如既往的饱满热情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学生倾我所有,为教育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