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学科研

读《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有感

发表时间:2017-12-20 作者:杜龙阅读次数:435

最近,在学校STEAM教学能力体系培训与课程研发指导培训中,我有幸得到了钱志龙博士“熊掌和和鱼”教育讲堂系列之《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一书。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略带偏见的当代中西方教育比较,包含了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差异、课程设置的差异、教育评价差异、教育文化差异等。第二篇是古典中式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谋而合及殊途同归,包含了中式教育先进的理念及其历史局限性,独有的德行教育、与古典中式教育不谋而合的西方教育理念、未来公民核心素养等。通览目录后,对本书大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阅读完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中西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差异和古典中式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历史局限性。

在中西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差异中,首先提到的是教师角色,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就是高高在上的、具有绝对权威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就体育技能而言,在课上,教会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节课,甚至是多节课都一直胸前传接球,导致学生学习下降,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老师没有设计组合性动作,没有从如何准备接球,到传球后的下一个动作要干什么。没有综合性的游戏将所学到的动作技能加以实践。学生只知道双手胸前传球,而不知道将该动作如何运用。所以在我们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转变思维,要让学生知道在体育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学到的动作技能在实战中进行合理的运用。结合STEAM培训,钱博士所讲,我们老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从原来只是知识的分发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共同学习者。

在古典中式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历史局限性这个版块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到了我们熟悉的词汇、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让我想到了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言传身教,尤其是身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课上、队伍中要做到立正,手贴裤缝,抬头挺胸时,自己是否做到了吗?因材,在课上我们要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自己亲力亲为了,学生才能做到更好,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体育技能的学习更时通过模仿来完成的。教学相长,与教师角色转变也有很大的关系,成为共同的学习者,最近我在上三、四年级足球课的时候,就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要求教会学生靠球、踩球、拉球和正脚背运球,对于我不是足球专业的老师来说,还是挺打怵的,害怕在学生面前做得不好,动作示范不标准等,最后,我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面前示弱,和学生说自己也和他们一起从头开始学习,这一下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三年级的同学们基本熟练的掌握了要求所学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学习者体现的尤其明显的就是在做正脚背运球过程中,我带着学生们一起去体验,发现正脚背运球的窍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老师的角色定位,顺应时代变化,学习充电,重新定位自己,在学生面前学会示弱,他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动力,更大的成就感,更多独立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应该走到学生身边去,走到学生身后去,给他们提供一些探索的工具,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

1条评论,有435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刘学龙IP:172.17.35.22 2017/12/25 10:22:33 发表
读了杜老师的文章我比较认同杜老师的观点,中西方文化各有不同、各有优势,从体育方面来说,中国的体育课上课前要站好整齐的队列,然后教师开始下达本节课的任务和目标,但是我看到的很多外国体育课上课的时候大家随意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去听从老师的介绍和讲解。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教师要从原来只是知识的分发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共同学习者。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共1


地址: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

邮编:260001

电话:0532-82865917

青岛榉园学校 www.juyuan.qded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