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值得细细阅读体会。再读《聪明的妈妈教方法》这本书,我对于Part4的内容很感兴趣,这部分说的就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就一个字:玩!美国的孩子怎么玩呢?儿童编程,玩电脑玩出竞争力;不玩体育,在美国根本混不下去;孩子们都喜欢的PBL项目学习法;用“神秘口袋”培养批判性思维;玩游戏怎么玩出最好的逻辑思维……
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卓越,大家都非常认同,毕竟全球排名靠前的高校多数都在美国。但是反过头来看看,美国的基础教育确实比中国的薄弱了一些。低年级,每周学的单词不超过10个,数学运算一直也是停留在2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实际上,美国的基础教育,终极目标并不是为孩子打知识的基础,而是为孩子打人生的基础。在知识基础之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比如——玩!
首先,对孩子来说,要学会玩——让自己充实、开心!联想自己身边的学生,四年级开始就有不少孩子对于电脑游戏、手机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是上瘾,每天都要玩游戏。但是,如果反问一下我们的家长,如果在你的家里面,孩子如果不玩手机游泳,他又可以玩什么?家长会陪伴孩子们一起玩哪些游戏呢?当我们发现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反思,是不是我们没有很用心的陪孩子,带他玩,教他玩,让他懂得原来生活中的游戏要比电子游戏好玩的多呢?因此,让孩子学会玩什么,非常重要。
当然,我们更值得学习的是教孩子:学中玩——让学习对孩子来说成为一件好玩的事情。比如说现在我们都很重视的孩子的阅读。有些孩子虽然比较喜欢读书,但是总是读完就忘,如果让他读完一个故事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也许他们不太喜欢做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换个方式,让孩子们和家长比赛进行亲子共读。依次每人读一个章节,再用各种方式相互分享故事的内容。这一下,孩子们就会很有兴趣,如果想知道故事接下来是怎么发展的,就必须将读的内容很好的表达出来,和家长一起追这个故事,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比如现在我们周五给学生们进行的阅读课程,真的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先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所计,树立目标,再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个个形式各异的读书汇报,都是给学生们学中玩的展示机会,对于学生的阅读又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最好的状态,当然是玩中学——你以为孩子们再玩,其实是在学。美国的各种作业相对来说都比较少,但是有些作业题却设计的非常有趣。比如,有一次一道作业题是这样的,分别测量从家门口走到厨房,从卧室走到后院需要的时间,再画一个柱状图来表示哪个地方离门口最近,哪个地方离得最远。这样的作业,其实我们也会设计布置给学生,但是相对进行同步练习题的作业比较少一些。细心想一想,这种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践作业,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让该学的知识点理解得更立体、更贴切一些。
真正的让孩子动手操作起来,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无限潜力。其实在美国,已经计划着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计算机编程。连前任总统奥巴马也再code.org组织的编程一小时活动中编写了一段代码;天才人物乔布斯也说过,“人人都应该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因为它将教会你怎样思考。”让孩子学习编程,本身的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他的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手机APP就有很多的儿童编程类的软件,比如“指令工厂”等,这种为孩子设计的积木组合式的编程语言,跟玩游戏也差不了多少。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让孩子们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也不失为一种能力。
跟国内接受的教育方式相比,美国教育值得我们研究的一种方式——PBL学习法,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学习”。通过学校的STEAM培训,我对PBL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驱动问题,指引着学生,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调查,怎么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跟我们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上课听讲、下课完成练习题作业、及时复习等等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要能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提问能力也许比得到答案更重要。不要质疑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也不要区分某个问题适不适合在这个年龄段提出来,反而应鼓励他们把所有想知道的都列出来,总之,求知不设限。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搜寻调查渠道,比如去图书馆、网络搜索、实地采访……但是,最有效的帮助是给孩子们做一张记录表,帮孩子们把提问、调查、思考的过程串起来。
这种方法更能让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因为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研究调查获得的,所以不容易盲从或迷信权威。PBL里孩子们拿到的一个问题后的思维路径是这样的:猜想—调查—学习—思考—结论!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等着老师来教我”,这样的方式能昂孩子的大脑处于更加勤奋的思考状态。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无论何时当他遇到困难后,能够有能力想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就是这种直接从问题出发带着很多问题去寻找答案的项目式学习法,真的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借鉴。